医学​系开展“成才报国跟党走”暑期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3日 作者: 浏览次数:[]

医学系开展“成才报国跟党走”暑期实践活动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似血。” 一首《忆秦娥 娄山关》送给大家。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红军为了我们的国家付出了一切 ,在今天,临床四大班曾俊涵同学站在娄山关前重新回顾这段历史。



娄山关又名太平关,位于遵义市北大娄山脉中段遵义桐梓交界处,同时,这里也是娄山关大捷的所在地。当年红军为了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的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率部追击向北逃窜的敌军,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临床四大班曾俊涵同学被当年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的精神震撼,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心得体会

随着电影《八佰》的上映,“军人”这个词,已经深深地刻在中华人民每个人的心中。一段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战役,也将慢慢浮现于读者的视野中。

娄山关亦称太平关,原名娄关,后称太平关。位于汇川区与桐梓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关名的来历,源于古代对娄山山脉的称谓。它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576米,南距遵义市50公里,在汇川区与桐梓县的交界处,北拒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古称天险。关上千峰万仞,重峦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

从地图上看,这个遵义北边不太起眼的地方却是“北距巴蜀,南扼黔桂”的重要关口。它山势绵直,横蹲数百里间,是黔北地区第一险隘。娄山关自古就是黔北要塞,这个关口原名高岩子,又名黑神垭。它的关名可追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地理志》称娄山为“不狼山”。由于贵州与四川的相对地理关系,自唐开始,娄山关地区就战事频繁。《桐梓县志》载,唐代太原人杨端响应朝廷的招募,率领令狐、成、娄、梁、赵、韦七姓族乡人收复播州,撵走南诏势力,分土世袭。当时这里被称为娄珊梁关,时间长了,它的名字变成了今天的娄山关,等传到明代杨应龙时,他盘踞在海龙屯,建立起自己的独立王国。并在万历年间与明军展开大战。并留下了如今这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贵州唯一一个世界文化遗产,见证明末的一场“冰与火之歌”在围绕海龙屯层层修建的 3 条防线中,娄山关就是北军南下进攻贵州的第一条防线。今天的娄山关仍旧是陆路经川进黔的重要关口。西南公路出海大通道上,途经贵州的部分进黔第一关就是娄山关隧道;连通包头和南宁的国道途中,也需经娄山关入黔境。清初,吴三桂入滇,也曾在此有过较大规模争夺战。清咸丰年间,黔北农民曾起义抵抗朝廷,他们要占领的也是这娄山关,以此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权。当时著名诗人郑珍写道:“杨旗娄山关,饮马板桥水。”描述义军在娄山关的声势。直到现代,新中国成立之前,红军在娄山关曾两次与盘踞在这里的黔军交战,正是因为两次娄山关战役,才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可以说在中国的那段历史上,没有娄山关,也成就不了“红色”的遵义。到了今天这个没有战乱的年代,娄山关,成了从历史中走出来,成了一道风景。

作为当代医学生,我们需要学习的正是当年红军不畏艰险,不辞辛苦,跋山涉水,跨过万水千山的精神。我们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探寻,以及对人民应有的那一份奉献。都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地向前,去拼搏,抛洒热泪,为祖国献身!

 

 

上一条:医学系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团日活动
下一条:医学系组织在校生参与“成才报国跟党走”暑期实践活动(一)

关闭

 
Copyright 2017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龙湖镇双湖大道8号 邮政编码:45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