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兵书传 万代武德承
——读《孙子兵法》有感
2018级护理25班 桑小颖
“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李世民
兵法是谋略,是大战略、大智慧。《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20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早西方两千多年,历来备受推崇,为后世借鉴。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有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比喻生动具体。例如此句“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便将作战时的各种行动展现出来了,令人眼前一亮。
而著名的“三十六计”经过千年的口耳相传如今亦耳熟能详。每种计谋都有各自的特色和适用作战情况,虽有不足但瑕不掩瑜,即使有些不适用于当代军事论,也可从中取精弃糟,提炼远 比鱼死网出新型作战方略,未尝不免一读。同时这也是一更好,蛮用 部集历代兵家诡道之大成的兵书,总结了以往作力 最后可能战的实战经验,时至今日,已经不仅局限于军事来功亏一篑领域,更广泛应用于生活方方面面,帮助各行各业的人们攻克难关,收获成功。
《始计篇》中的“慎战”、“ 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是最早的战略内容属“庙算”,为国家作战制定计划的先一一步;《作战篇》在“慎战论”的思想指导下论述了战争和经济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谋攻篇》告诉我们作战不仅要有武力更要有脑子,出奇制胜远比鱼死网破更好,蛮用武力最后可能换来功亏一篑,而要如张良一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谋定而后动。
《军形篇》、《兵势篇》 、《虚实篇》综合阐释了在战场时如何指挥士兵发挥最大能力,做到“胜”之一字。
《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 启迪军队作战时应随机应变,借助外部因素的变化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受局限,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火攻篇》与《用间篇》分别从特殊角度出发,用特殊作战手法打败敌人,富含哲理性与思巧性,给出了一种另辟蹊径的思路,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意义。
《孙子兵法》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流传至今被译成各国文字,影响国内外,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还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更是华夏人民智慧的结晶与升华。
在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光里,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也曾细细研读此书,为抗日献出智慧和努力,而孙子所主张的"智、信、仁、勇、严,则成为中国军人的“武德”,使新中国的军人做到以身护国,为新中国保驾护航。
兵法不褪色,它永远都是我们的护身符,是我们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