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六届全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落下帷幕。本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由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主办,周口师范学院承办。我校党委高度重视,组织了由学生处牛建立处长带队,药学系党总支书记杨宁辉、郭小红等28名学生工作者的现场观摩队伍,药学系辅导员陈允华老师代表我校参加了本次比赛。据悉,来自全省112所高校的129名选手参加了本次大赛。
纸上抒学生工作情怀
本次大赛复赛于3月21日举行,复赛阶段主要考查基础知识测试、博文写作和谈心谈话。基础知识测试、博文写作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内容涉及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及新闻时政,法律法规,党史国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基础知识、时事政治等内容;谈心谈话采取封闭式考查,不能进入观摩。经过上午两个半小时的纸上奋战和下午紧张的谈心谈话,采用归一法计算成绩,最终确定30名选手入围决赛,我校陈允华老师未能入围,选手复赛成绩带入决赛。
现场展辅导员职业风采
3月22-23日举行决赛,决赛阶段分为案例分析、谈心谈话、主题演讲三个部分。
案例分析环节中,采取现场随机抽题,通过对抽到题的分析判断,就案例中问题关键点向评委和观众判定问题本质,提出解决思路,并对解题步骤和启示进行阐述,限时5分钟。内容涉及学生诚信、考试作弊、事件隐瞒、人际关系、创业、就业、学业、校规校纪、学生违纪与违法、学生价值观错位、校园突发事件处理等辅导员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难题,每个案例中会有三个以上以上问题的交织。选手们析理细微,案例中的问题、难题随着他们鞭辟入里的分析迎刃而解,彰显了辅导员的“大智慧”。
谈心谈话环节也是现场抽题,根据要求,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开展谈心谈话,限时6分钟。案例涉及了学习困扰、同学关系、宿舍矛盾、成长咨询、考试违纪、校规校纪、学生心理困境、校园网贷、诈骗、学生恋爱、网络舆情研判、微信朋友圈发布、校园暴力、民族、宗教、信仰等日常学生工作常出现的典型问题。决赛选手面对学生扮演的谈话对象的种种“刁难”,无论是学习困扰、同学关系、宿舍矛盾,还是对微信朋友圈发布、校园网贷等问题,决赛选手都能够沉着冷静,充分运用自身具备的多学科知识、沟通能力、应变能力,从一定的高度,结合理论和事例,耐心细致的和学生谈心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学生”正确地认知和处理,帮助他们一起面对困难和迷茫。现场的一问一答,既展示了选手的经验与技能,更体现了辅导员的爱心和责任。
大赛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主题演讲,仍是现场抽题。从“助青春飞扬、将责任扛在肩上、立志做一名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打铁还需自身硬”五个题中抽取一题进行5分钟的主题演讲。30位选手围绕主题结合工作实际,有的讲述了做辅导员入职以来的感受,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快乐;有的描绘了辅导员日常生活中的朴实感动;有的用自己真实的事例讲述了辅导员职业的价值所在,发出了属于辅导员的职业心声,抒发了自己对学生工作的情怀,让评委和观众听到了他们对学生工作的务实努力以及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坚定信念,表达了他们“甘当青春领路人,人生好导师”的真诚师心。
赛后谈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赛后,牛建立处长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认识到,本次大赛为全省辅导员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观摩学习机会,综合考察了辅导员的知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处理实际问题能力、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能力、日常事务处理能力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全方位地展现了辅导员的个人素养、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我们在笔试、主题班会、案例分析、谈心谈话、主题演讲这几个环节上和本科院校、同类院校都存在差距,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也将进一步激发我校学生工作者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不断推进我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奠定坚实基础。(思政科供稿)
